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2021.3.27 三月健行 - 大嶼山西南岬角-分流

今天健行由石壁起步,勇闖大嶼山西南岬角-分流,路線長達18公里,全程走了8小時,是體力及耐力大考驗。分流景點豐富包括邊界、燈塔、法定古蹟分流炮台及石圓環,又有海灣沙灘奇岩怪石,風景極優美。雖然辛苦也是值得的。
分流為香港境內最西南的地方,位於大嶼山的西南岬角,原稱汾流,納入南大嶼郊野公園範圍內。分流名字的來由,在於其位處珠江與太平洋水域的分界,以海水「分流」成泥黃色與澄青色的景觀而得名。

(11:15) 乘巴士過了石壁水壩後,在沙咀站下車。直上石級是公廁,公廁旁便是鳳凰徑8段,即是我們的起步點。

(11:20) 大嶼山郊野公園牌旁邊有幾隻懶洋洋的牛。先走過對面馬路打咭。

(11:23) 正式出發

(11:34) 沿馬路走至分岔路靠右上斜路,沿途都有清晰路牌,依著指示走就不會迷路

(11:53) 繼續沿引水道而行

(12:09) 經過大浪灣營地木牌

(12:16) 天色昏暗,看不到分流泥黃色與澄青色的天然景象

(12:30) 到達狗嶺涌營地入口,我們沿左邊的山徑下行

目的地是嶼南界碑

(12:34) 下行不久在分岔口轉左

(12:38) 涼亭後的樓梯是直上狗嶺涌觀景台,而左邊有小徑往嶼南界碑,再繞著山腰行可接上觀景台

(12:41) 沿途風景優美


(12:46) 嶼南界碑,又稱嶼南界石,是香港大嶼山上的界碑之一 (另有嶼北界碑在東澳古道)。於1902年樹立,以表明大嶼山已租予英國。


(12:55) 繼續繞山腰行,海岸邊有不少奇岩怪石

(12:58) 下面就是狗嶺涌營地,最遠就是分流半島

(12:59) 草叢中有山徑(有絲帶引路)可下降至狗嶺涌營地

沿右邊山路往上走5分鐘便到達狗嶺涌觀景台

(13:04) 狗嶺涌觀景台

(13:08) 西南岬角分流

矇矇矓矓的鳳凰山

(13:11) 竟然有標高柱? 這支標高柱的油漆已褪色,亦沒有地政署記錄,應該已棄用了。

(13:27) 休息過後,折返狗嶺涌營地入口,然後繼續前行

(13:42) 又有分岔路,今次是走左邊山路進入分流郊遊徑

(13:45) 下行一少段路轉向右手邊上行石級

(13:57) 開揚的景色,雖然帶點矇矓亦令人陶醉

(14:01)

(14:03)

(14:04)  分流東灣

(14:11) 又來到分岔口,左邊往下走往分流炮台

(14:13) 往分流炮台原來會經過分流東灣,但下山路初段頗崎嶇

(14:22) 分流東灣,沙灘的沙又幼又軟綿綿,很想來個日光浴

沙灘左邊有很多形狀奇特大石,吸引不少遊人打咭。中間的大石形狀如蠄蟝。

執子之手,漫步人生34載,結婚周年前夕攜手暴走8小時

走到沙灘尾便有小徑上分流炮台

(14:44) 分流炮台入口

(14:54) 一直向上行會經過分流石筍

(14:56) 分流石筍

越過石筍左邊遠望有座石台名為南層樓

(14:57) 分流角

(15:13) 從石筍右邊的小徑繼續前行不久便到達分流炮台。
分流炮台位於分流半島的70米高地上,面積約966平方米。分流炮台於清朝文憲中亦稱為大嶼山炮台、雞翼角炮台或石筍炮台。籌建於1717年,於1981年11月13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分流炮台為清政府海岸防衛系統的一部份,用以鎮壓猖獗的海盜及控制日漸蓬勃的東西貿易。炮台於1898年後荒廢,後來由賽馬會慷慨捐贈修葺工程費用,於1985年完成修葺工程。
東門入口呈方形,但內裡卻是圓拱形(標題相左上角圓圖)。
左邊有樓梯可走上上層,從上向下看規模不算大

(15:27) 離開炮台繼續沿分流郊遊徑前進

(15:33) 幾分鐘後出現第一個石圓環木牌,右手邊是繼續行分流郊遊徑。轉左前行,然後會見到第二個石圓環木牌。

第二個石圓環木牌有分岔路,左邊往下行前往石圓環。而木牌旁邊的山徑是通往分流燈塔。
 
 (15:37) 分流石圓環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的遺跡,於1983年4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分流石圓環是未經琢磨的石塊,似是刻意堆疊而形成一組長2.7米、寬1.7米的橢圓形結構。石塊排列有序,正好說明人工砌築的痕跡。至於堆疊石圓環的目的難以稽考,大抵與宗教儀式有關。
(15:41) 原路折返第二個石圓環牌,從旁邊的小徑進入分流燈塔。
(15:45) 再前進的山徑較隱蔽及狹窄,兩旁長滿有刺的植物

(15:48) 來到這處更要俯身穿過

(15:58) 披荊斬棘下終於來到分流燈塔。去個多個日本及台灣的燈塔,香港燈塔反而是第一次,有點汗顏!
(16:04) 若非看到行山友打咭,也不知道原來離燈塔不遠處還有標高柱,又可以kill標。

(16:21) 再次穿越草叢重返入口處,繼續行分流郊遊徑。分流廟灣沙灘上有間天后古廟。

(16:36) 十幾分鐘後來到分流西灣。走上士多喝汽水解熱,小休後繼續前行。

(16:53) 地政總署在2016年的地名修訂,把大嶼山的「分流村」改為「汾流村」。據說是應村民要求的,村民還提供了資料,證明當地一間學校好多年前已用三點水的「汾」。 今次沒有時間入村參觀,或許遲些再挑戰分流才入村。

(16:56) 分流西灣,右手邊是分流碼頭

(16:56) 往後的路段是經二澳去大澳離開,又上又落頗費氣力

(17:20) 經過煎魚灣,夕陽西下的景色很美。右邊的小島是雞翼角。
(17:21) 這段路很爛,多碎石,不太好行

(17:58) 一小時後終於到達二澳,二澳是一個寧靜的農村。從二澳舊村走往二澳新村,再沿海邊走往大澳。

(18:13) 二澳紅樹林

(18:15)

(18:25) 二澳碼頭,在碼頭欣賞日落美景


(18:53) 從二澳往大澳的路程感覺很漫長,像沒有盡頭般。可能是自己體力下降,加上天色已黑,歸心似箭,所以覺得這段路是最難捱的。

(19:05) 途中忽然有行山友發現路旁草叢有螢火蟲,而且數量頗多,看到黑暗中一閃一閃的光,令人振奮,倦意全消

(19:18) 用了8小時完成分流行程

分流大暴走破了最長健行時間,走了超過4萬步,比平常行山步數超出一倍。當完成行程時,即時說沒有下次,但回望整個過程雖辛苦(其實辛苦程度不及昂坪棧道),卻是回味無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多謝你的留言, 如果想以電郵通知我們的回覆, 請按「通知我」,我地會儘快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