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星期四

2022 香港半天遊 - 海心公園•牛棚藝術村@土瓜灣


土瓜灣站最初預計2018年啟用,車站土木工程已於2019年12月底完成,因為受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影響,延期至2021年6月27日才通車。

車站的通道設有車站藝術《家》,由本地藝術家梁美萍小姐根據逾百位土瓜灣街坊提供的家中物件製成相片,印在車站玻璃板上,講述土瓜灣的故事。透過作品,港鐵站成為時光錦囊,在環境變遷中,把街坊的「家」中物件保存,並與每位乘客分享回憶。

4月初陪伴大老爺到西營盤尋找兒時回憶,今次輪到我了。我並沒有正式住過土瓜灣,只是讀初小期間,每到暑假都會去姑母家中短住幾星期,記憶中好像是住在落山道美景街附近。當時年紀還小,只記得姑母來接我,然後乘小巴到深水埗嘉頓落車,之後還要轉車到土瓜灣夏巴(即現在的寶馬大廈)落車。對土瓜灣的印象其實相當糢糊,只記得幾條街名如落山道、美景街、上鄉道及下鄉道,另外就是海心亭,因為姑母只曾帶我到過茶樓、街市及海心亭。

海心亭在海心公園內,就由海心公園開始今天的土瓜灣半天遊。

海心公園由香港賽馬會撥款興建,於1972年正式啟用,設施包括一座位於海中央的海心亭、兩個五人硬地足球場及兒童遊樂場等。

海心公園原址為海中的一個小島─海心島,原址有一座海心廟。再古代一點則稱作「土瓜灣島」,土瓜灣這名字就是由此而來。海心島上四周怪石嶙峋,其中以魚尾石最形神肖。1964年土瓜灣進行填海工程,海心島自此與陸地相連。興建海心公園時保留了原有的魚尾石。而海心廟則移至下鄉道天后廟旁續受善信祭祀。
魚尾石
巨石仿如魚頭魚尾互相對峙,有鯉躍龍門的形態
走往海旁便看見九曲橋及海心亭,於海心亭上可望到九龍東、紅磡灣、維多利亞港,甚至港島北角區,景觀相當遼闊。

遠眺魚尾石

九曲橋及海心亭


亭中刻上詩句「海心亭具西湖韻,魚尾石全此地靈」

隱約還看到啟德郵輪碼頭

飛鵝山

黃埔及對岸的北角

前往下一站途中經過香港中華煤氣公司
圍牆上繪畫了土瓜灣的今昔地標


燈柱、渠蓋都出現「躍變.龍城」

「躍變.龍城」—九龍城主題步行徑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展開,為期六年。計劃希望透過連結區內居民及持份者,促進九龍城歷史保育、藝術文化推廣等,期望在區內面對重建、鐵路落成等重大城巿面貌變遷之際,仍能保留社區人情。九龍城主題步行徑全長約6.5公里,分為五個特色路段,是全港最長的主題步行徑。

五個特色路段分別是:
路段一「寨城憶古,管與不管」主要展示九龍寨城豐富多樣的歷史。
路段二「大宋遺址,文史探索」主要展示香港飛行歷史、聖公會聖三一座堂歷史,以及南宋皇帝趙正及趙昺逃到九龍城的歷史。
路段三「社區藝術,牛與十三」主要展示九龍城內藝術與文化的一面。
路段四「海心留痕,漫步海濱」主要以土瓜灣海濱為主題,展示海濱過往風貌。
路段五:「廟堂之旅,我信我在」主要展示九龍城內各種宗教及社會福利建築物,帶大家遊走這些廟堂之間。

我們剛剛走過路段四的「海心留痕」,接下來便是路段三「社區藝術,牛與十三」,至於路段一及二會在下一篇出現。路段五不感興趣,應該不會完成。

「牛與十三」是指牛棚藝術村及十三街舊樓群。
牛棚藝術村鄰近中華煤氣公司。藝術村所在地的前身是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乃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建於1908年,於1999年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出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為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

由紅磚建成的牛棚,很有西方20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群,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2009年12月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村內有多座紅磚平房


正對着牛棚入口的是中庭,是一片大約40平方米的空地,紅磚矮牆重重圍起,原牆是作用綁牛的。在整個牛棚到處可見長長的水泥槽,是餵牛的飲食槽,而槽底還保留著鐵鏈及鐵環。

牛棚共有二十個可出租單位。根據租約,有關單位是作非住宅用途,但並非只限藝術文化創作用途。
有點函館金森倉庫的影子

今天是兩個工作坊的開放日,是整個藝術村中最熱鬧的地方
綠色植物與藝術混為一體


每座紅磚屋外部皆有鑄鐵柱支撐,全部塗上黑色,與紅磚形成強烈對比,充滿藝術氣息。

這條斜道有什麼用呢?
紅磚牆外正是十三街


牛棚藝術村旁有個牛棚藝術公園
牛棚藝術公園前身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的一部分,已經荒棄多年。九龍城區議會透過「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計劃,活化及改建成牛棚藝術公園並於2019年9月啟用,為市民提供以文化和藝術為主題的公共休憩空間。牛棚藝術公園佔地六千平方米,設計以牛棚歷史為主題。

先參觀牲口棚遺蹟(紅磚柱區)。1956年的牛舍是沒有圍牆的,只有屋頂、以鐵片加固的紅磚柱和地上的餵飼槽。當時的牛隻會逐一被綁,再以地上的鐵環栓實。

餵飼槽及鐵環

水井遺跡
1967年當局在此加設泵房、餵飼槽、儲水缸、水井及水池。1979年水井和水池被封閉。


牲口棚及餵飼槽遺跡

紅磚路可通往牛棚藝術村,但疫情下關閉了

牲口棚牆垣遺跡

離開公園向馬頭圍道方向走到路口便是土瓜灣十三街。土瓜灣十三街正式名稱為馬頭角十三街。是馬頭角的一系列街道統稱,而非正式的街道名稱。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合為馬頭角傳統舊區,兼車房集中地,歷史悠久。十三街分別是南北面兩條主要道路馬頭角道及木廠街及這兩條街中間的11條舊區街道 (由西至東順次序排列) 龍圖街、鳳儀街、鹿鳴街、麟祥街、鷹揚街、鵬程街、鴻運街、蟬聯街、燕安街、駿發街及鶴齡街。

十三街的最大特色亦在於當中11條全直街道,每條街的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 (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


最後一站是位於木廠街的東方沙廠遺址。東方沙廠是香港碩果僅存的紗廠建築物,於1981年廠房結業後改為倉庫用途。廠房具1950年代實用主義建築風格,2010年11月10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可惜因業主與政府就保育方案未能達成共識,東方紗廠最終於2012年被清拆,僅留下一幅不能反映其建築特色的外牆立面(即建築物的正面外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多謝你的留言, 如果想以電郵通知我們的回覆, 請按「通知我」,我地會儘快回覆。